合約網格全攻略:優缺點、中性與多空網格如何選?

·

合約網格是結合「網格交易」與「加密貨幣合約」的策略,透過槓桿與低手續費,放大利潤,並在市場震盪中持續套利。本文將拆解核心概念、優缺點,並以幣安平台為例,手把手帶你設定合約網格,同時加入實戰會遇到的常見問題與應對心法。


什麼叫合約網格?

簡單來說,就是

用「網格交易」邏輯,在合約市場自動低買高賣。

差異在於:

此刻,你腦子裡可能閃過:「槓桿是雙刃劍,合約網格到底值不值得碰?」
往下看便知。


做多網格 vs 做空網格 vs 中性網格:一次搞懂

類型核心邏輯初始動作價格跌時動作價格漲時動作適用場景
做多網格震盪向上先行布多單買入補多單,等待回彈分批止盈溫和多頭週期
做空網格震盪向下先行布空單賣出補空單,等待反彈分批回補趨勢利空階段
中性網格不定方向純套利不開倉自動切換買入或賣出同步切換盤整行情

如果你判斷短線震盪劇烈但趨勢不明,優先拿中性網格嘗試;篤定行情就直上方向型網格。


合約網格與現貨網格六大差異

  1. 可開槓桿
    現貨需買滿幣量成本高;合約 3~125 倍,放大利潤也放大虧損。
  2. 強平風險
    現貨永遠不會被「清算」,合約卻有強平價,資金翻車僅一瞬間。
  3. 手續費優勢
    現貨:0.05~0.1%;合約:0.02% 起,網格來回刷單差異明顯。
  4. 資金門檻
    同樣收益目標,合約可用 1/5 甚至 1/10 本金完成。
  5. 資金費率
    現貨無感;合約定期多/空要繳資金費用或收到利息。
  6. 持倉邏輯
    現貨一筆一筆獨立;合約用「平均成本法」攤平盈虧,搞不清利潤細節的人常手忙腳亂。

合約網格優缺點大盤點

優點

缺點

👉 一文搞懂零成本申領資金費率的獨特玩法


幣安合約網格實戰:從開戶到下單

步驟一:註冊與入金

  1. 完成 KYC 驗證。
  2. 將 USDT 或需做基準貨幣的穩定幣轉入「合約帳戶」。

步驟二:開啟合約網格

路徑:APP → 合約 → 網格 → 創建新網格

三種模式怎麼選?

手動設定核心參數

確認後即可下單,系統自動掛單、掃單、拆單。


步驟三:日常管理

  1. 觀察強平價:每天看一眼,別讓夜晚成噩夢。
  2. 可追加保證金降低爆倉概率。
  3. 行情走出區間 → 結束網格擴大區間再建一次。
  4. 每次關倉後,記得把盈利轉回現貨帳戶,降低帳面風險。

👉 3招讓資金曲線繼續向上爬,避開強平的灰犀牛


幣安合約網格手續費明細

場景收費率類型
網格建立0.04%Taker
網格刷單0.02%Maker

提醒:幣安目前不支援 BNB 折扣,若長時間高頻刷單,手續費可能累積可觀,規劃利潤目標時務必提前扣除。


常見問題 FAQ

Q1:為何價格還沒到強平價,倉位卻被強平?
A:除了價格,「槓桿倍數」與「維持保證金率」一起決定生死;若資金費率突然飆漲,也會間接推高維持保證金,導致提前爆倉。

Q2:中性網格真的穩賺不賠?
A:中性網格僅「在區間內獲利穩定」,若震盪幅度過小、或被資金費率高達吃光利潤,結果依舊可能虧錢。

Q3:可以同時跑多條合約網格嗎?
A:可以,但注意總曝險度;尤其高槓桿策略最好分散時間、分散標的,降低一次走勢異常的重創風險。

Q4:手續費如何再省一點?
A:挑選 Maker 為主的交易所,或利用「VIP 等級」降低手續費,線下也可長按訂單提前取消避免被動成交。

Q5:槓桿倍數怎設定最安全?
A:先做「無槓桿回測」,再把槓桿倍數設在不超過本金 3~5 倍,讓最大回撤≦20%,再實盤運行。

Q6:網格結束後,虧錢怎麼辦?
A:檢視三大要素:區間錯了?槓桿過高?止損太松?把每一次網格紀錄 Excel 統計,持之以恆地魚骨圖分析,才有能力優化下一次。


結論

合約網格是「波動小子」,低手續費與槓桿是它的翅膀,高風險與強平是它的獠牙。若你能:

就能把震盪變現金,把槓桿變成效率。
寧願小網格小賺,也別大槓桿一晚輸光。智慧與紀律,是你手上最硬的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