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手握一枚比特币,价值已逾一枚黄金。”
但比价格更重要的问题是:这枚币如果明天没有你,还能顺利交到想守护的人手上吗?
本文在1,100余字里拆解法律、税务、隐私、技术四大维度,厘清数字资产如何平稳传承,迎接加密时代的家族规划新课题。
狭义数字财富:你的币是否被法律当成财产?
|关键词:比特币、以太坊、数字版权、税务筹划、遗嘱执行人|
与房产、现金一样,法律认可资产的三大要件:价值性、稀缺性、可支配性。
- 价值性:虚拟币、NFT、盈利的淘宝/抖音账号,都能换钱,也能涨钱。
- 稀缺性:游戏道具可以复制原石,却永远复制不了限量500把的金色龙枪。
- 可支配性:私钥握在你手里,就是把“钞能力”控制在自己手里。
《民法典》第127条已写到:“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 简单两行意味着:只要你的比特币合法取得,就可作为遗产被列入继承清单。
三种传承路径 PK:谁最稳、谁最省心?
1. 直接转移
操作:我们把币转到家人钱包,技术上最直接。
弊病:
- 你得在生前手动转,丧失“最后一刻改主意”的灵活性;
- 家人若不懂数字钱包,币可能因私钥丢失而永久蒸发。
2. 遗嘱传承
亮点:多给配偶70%,少给儿子30%,可写在公证处。
硬伤:服务协议大概率写着“账号不许继承”。
Facebook、Google、交易所里常见的条款就像一面“隐私大墙”:继承人即使手上握有遗嘱,也可能拿不到账户实际控制权,只能眼睁睁看着服务器里的数字藏品被封存。
3. 数字资产信托
把私钥或钱包写在信托文件里,信托公司、受益人、监管人三分离。
优势:
- 破产隔离:你创业失败,债主无法动这笔信托资产;
- 税务筹划:在遗产税较高的法域(美、英、加),可合法省去一大笔。
风险:交易成本、受托牌照、法律差异——选错信托地=踩坑十年。
税务迷宫:多地对比
|关键词:遗产税、赠与税、Family Trust|
- 美国:加密币已明确归入“Gross Estate”,最高遗产税40%,提前规划刻不容缓。
- 英国:别再幻想“不交遗产税”神话,HMRC 2021年已把数字资产写入申报表。
- 中国大陆:对遗产税目前“0税率”,对个人所得税则“后续快速补漏洞”——提前分红还是提前出局?需要列好时间表。
生前把币转信托,比身后让继承人多交几十万刀遗产税,可要划算得多。
隐私与传承的冰与火
“我想让女儿继承我的NFT头像,但我地下室的裸照也在同一电脑里。”
短期内,立法+技术双轮驱动,才有望调和冲突:
- 技术方案:苹果“遗产联系人”功能,只允许特定照片在主人离世后解锁;区块链遗嘱装置,确认司法签名后自动释放私钥。
- 立法趋势:加州UFADAA强调“先有原则、后有披露”,宁可不让执行人看到隐私,也要保证资产交割。
实战场景演练
- 场景A
张阿姨持有100枚以太坊,想留给孙子。
工具:公证遗嘱 + 分份额MultiSig钱包,分别给律师、公证处、孙子各一把钥匙。 - 场景B
老周身家5000万美元,含4000万加密资产。
工具:BVI信托 + 内部管理私钥托管 + 永续年金式分配,同时规避美国遗产税+美国长臂管辖。
FAQ:解决你最焦虑的6个问题
Q1 不懂编程,怎么防止家人打不开我的钱包?
A:将助记词抄在两份金属铭牌,分别放进银行保险箱和家庭保险柜,并留下 线下分步指引 Video,按图操作即可。
Q2 能用交易所“继承功能”吗?
A:目前OKX、coin××等已上线“数字资产继承人”功能,但地区限制差异大,仍需在所在地做KYC+公证文件。实时政策要随时盯。
Q3 数字资产信托费用高吗?
A:开曼或BVI信托年起征点约3万—5万美元管理费;低于500万美金净值时,建议先用多签钱包+公证遗嘱过渡,后期滚大后再升级信托。
Q4 如果币突然被国家禁止交易,信托还能保底吗?
A:信托财产优先受所在地法律保护;若当地突然禁止,可先转移到新加坡/迪拜,前提是原始信托条款已预置迁移条款。
Q5 NFT 同时绑定艺术品版权,该怎么分?
A:版权和NFT可切割:NFT入信托,版权另行授权。建立版权授权年限、复制品数量限制可避免权属撕扯。
Q6 家人在海外,转币会不会遭遇反洗钱警报?
A:提前半年以上小额多次转移或合法信托划转,并保留资金来源证明、完税记录、KYC材料,即可大幅减少银行或交易所冻结风险。
结语:把不确定性留给代码,把确定感留给家人
加密世界24小时变天,但法律框架的灰度终将被裁掉。
你真正需要做的:
- 今天起把私钥放进安全网;
- 明天把所有链上地址写进纸与光;
- 后天或许已在沙滩回望,发现家族财富不仅没缩水,还随着区块高度越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