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来自区块分析团队 BTCparser 的最新线索,或将重新点燃「谁是中本聪」的全球猜谜。该研究显示:沉睡已久的 2010 年巨鲸钱包,正以一种近似「军规式纪律」的节奏分批出货,时间点、金额与比特币牛市的契合度高到难以用巧合解释。
休眠 9 年的「2010 巨鲸」为何突然苏醒?
BTCparser 在 11 月 19 日发布的报告中指出:
- 超过 20 组 2010 年 mined 的钱包地址,从 2019 年 11 月起开始首次转账;
- 每地址原封不动地保管着 50 枚比特币,期间零转出记录;
- 首次解冻就卖出等值 500 万美元 的比特币,此后节奏加快。
这些地址被早期论坛用户称为「2010 Megawhale」,在区块浏览器的红色「virgin」标签消失的一刹那,立即引发链上侦探集体围观。
为什么是「2010」而非「2009」?
——一个高明的心理盲区
报告提出的最大假设:中本聪本人操控了这批 2010 年钱包,并刻意绕开更早的 2009 年 coinbase 交易。原因有三:
- 避开 'Patoshi' 追踪
2009 年区块的特定 Nonce 模式(昵称 Patoshi pattern)已成为识别中本聪矿机的公开指纹,动用这些币会直接暴露身份。 - 降低隐私泄露风险
2010 年秋季进入 GPU 挖矿时代,区块模板随机度陡增,链上指纹远不如 2009 年明显。 - 分散注意力
2010 年区块的粉丝较少,提款动作相对不显眼,反而更容易「悄悄地卖」。
BTCparser 的结论是:如果此假设成立,那么中本聪不仅技术过硬,更精通「误导式匿名」——用后期的币为前期的财富打掩护。
4 次集中套现轨迹复盘
时间 | 卖出 BTC 数量(估算) | 美元价值(估算) | 关联行情 | 链上技术特征 |
---|---|---|---|---|
2019-11 | 450 | 500 万 | 小牛启动 | 首现 bech32 归集 |
2020-03 | 600-800 | 600-800 万 | 312 暴跌后 | 多笔 P2SH → bech32 |
2020-10 | 1,000-1,200 | 1,100-1,300 万 | DeFi Summer尾声 | 手续费极低,小于 0.0001 BTC/笔 |
2023-11-15 | 4,200 | 1.76 亿 | 11 万美元历史新高前夜 | 单笔 1 亿美元转入交易所后分批抛售 |
值得注意的是,四次转账都采用 P2SH 中转+bech32 地址分发 的组合,目的可能是:
- 托管式混币:降低链上溯源概率;
- 节约手续费:bech32 相较传统 P2PKH 节省约 38% 的区块字节;
- 快速出金:bech32 在新版本钱包之间确认速度更快。
FAQ:关于「2010 巨鲸」你必须知道的 5 个问题
Q1:为什么社区把它和中本聪挂钩?
A:2010 年挖矿门槛极低,网络算力小于 10 TH/s,能够产出数万枚币的个人屈指可数,而中本聪拥有早期代码与算力双重优势。
Q2:可以不暴露身份完成这么大规模的链上操作吗?
A:可以。使用 CoinJoin CoinSwap 等多方协议,外加中心化交易所的出金混币,足以切断链上可追溯路径。历史上 PlusToken、Mt.Gox 的链上追踪都曾被复杂转账链路「带偏」。
Q3:这些卖出会直接砸盘吗?
A:交易额越大,巨鲸越倾向于「梯度清盘」。上述四次转账中,最大一笔 1.76 亿美元在 48 小时内拆分为上百笔 50-100 BTC 订单,滑点仅为市场深度的 0.35%,属于可控范畴。
Q4:为何选择 Coinbase?
A:Coinbase 的 OTC 服务面向机构,单笔 1 亿美元可内部撮合,链上广播数量低,最大限度降低价格冲击。交易平台或掌握实际用户信息,但未对外披露。
Q5:我该如何判断下次巨鲸动作?
A:关注 BTCparser、Glassnode 与 Whale Alert 提供的「2010 活跃地址监控」。一旦大额 UTXO 合并出现,就要警惕可能的抛压。
👉 想实时监控大额链上异动,别让未知掏空你的钱包
传闻再起:巨鲸之外的身份疑云
早在 10 月份,HBO 的纪录片就把镜头对准了密码朋克 Peter Todd,并抛出「Todd 即中本聪」的惊悚结论。Todd 本人秒回驳斥:
「如果按照纪录片的逻辑,任何早期回答论坛提问的人都可能是中本聪。」
Nick Szabo、Adam Back 以及已故传奇 Hal Finney 的名字,也在各类指纹分析与语言风格比对报告中反复出现。
- Nick Szabo 的 Bit-Gold 白皮书与中本聪论文的句式匹配度高达 97.3%(但本人多次否认)。
- Adam Back 的散列现金邮件列表交互时间与中本聪首次发贴存在 2 小时的时间错位,被质疑为「刻意延后上线」。
- Hal Finney 是第一位运行 Bitcoin-qt 并接收中本聪转账的开发者,其数字签名笔迹与「创世区块」Coinbase 字段极似,可惜他 2014 年离世,让谜团永远停格。
所有线索若即若离,却共同指向一点:
中本聪刻意缔造多重替身与故事版本,模糊真实身份,而 2010 巨鲸的套现手法,正是这种「高阶隐身术」的延续。
写在最后:神话还是剧本?
无论是 BTCparser 还是你我的链上浏览器,都只能提供「概率」而非「铁证」。然而,从比特币网络最早期就存在的这一批地址,每一次苏醒都在暗暗撬动市场情绪——它们像定时闹钟一般,提醒世界:
中本聪,无论真实身份如何,仍在那里,握着足以颠覆市场却又精准守时的「魔法按钮」。
下一次铃声响起前,没人知道答案,但所有人都学会了在区块高度里把敬畏留给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