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去中心化 AI、AI Layer1、数据资产化、AI 协作网络、可持续激励、AI Marketplace、链上数据、Sahara token、Web3 × AI、AI 原生链
Sahara AI 在上线首日就登上 Binance、OKX、Upbit、Bithumb 等顶级交易所,仅用 24 小时便在 Upbit 交易量中挤进前三。引得行业热议的不只是融资与流量,更是“去中心化 AI Layer1”究竟如何落地。在本文的 12 个紧凑问答中,联合创始人 Tyler 拆掉了所有行业滤镜,给出了从技术、经济到商业化的最直接洞察。
AI 与 Web3 的真正交集:真实需求而非炒作
Sahara 为何能拿下顶级机构 4300 万美元?
Tyler 的答案只有一句:Sahara 踩准了“结构性需求”这个硬拐点。
- AI 会变成公共基础设施,但收益却只被少数大模型平台垄断;
- Web3 有机会把这场技术范式变为开放、公平、可持续的经济型 操作系统;
- 于是 Sahara 变成了唯一同时为 AI 确权、调用、分润而生,且原生刻在 Layer1 的基因里。
Sahara 在 AI 赛道里的“唯一性”到底在哪?
定位维度 | 大多数 AI+Web3 项目 | Sahara AI |
---|---|---|
基建层级 | 在现有链上部署合约 | 重新设计 Layer1 |
资产形态 | 把模型当 NFT | 全生命周期资产:数据 → 模型 → Agent → 收益 |
开发者路径 | 七拼八凑工具链 | 拖动即可生成可变现 Agent |
经济模型 | 补贴拉新 | 真实使用即激励 |
简言之,别人主张“AI 去 Web3”,Sahara 说的是“Web3 应当成为 AI 时代的主系统”。
SIWA 测试网实证:320 万钱包、每天 140 万人为 AI 工作
140 万日活不是噱头,而是去中心化 AI 可行性的首批强证据
- 320 万个链上地址;
- 超过 20 万职业数据标注者,借助链上合约领取任务、验证质量、收取 token;
- 互动脚本和任务预估都在浏览器端完成,普通用户无需本地 GPU。
Tyler 指出,这只是 “跑通”第一阶段。接下来 3 个月,AI Agent Builder + AI Marketplace 进入公测——没有门槛、不写代码,也能生成可收费 Agent。
三层架构 = AI 时代的“AWS + App Store”
基础设施层(Layer1)
- TEE + ZK 结合,保证数据隐私;
- 对数据、模型、Agent 进行链上注册与分润核对的“可信登记所”。
应用层
- AI Agent Builder:拖拉拽即可拼装模型、触发链上收益逻辑;
- Data Service Platform:让个人数据成为持续生息的链上资产。
生态协调层
- 连接 Web2/3 的算力、存储、内容与应用入口;
- 开放 API,让任何软件都像调用 Stripe 一样调用 AI 资产。
下半年三大里程碑
阶段 | 产品实体 | 关键意义 |
---|---|---|
7 月 | 目标兑现“模型调用费用 × 收益分润”闭环 | 第一次让 developer 把 AI 变成“躺赚资产” |
8 ~ 9 月 | Data Service Platform 全民公测 | 任何个人都能把数据集抛进池子里自动分红 |
秋季主网上线 | 原生 $SAHARA 全功能解锁 | 支付、治理、资产绑定三位一体的终极拼图 |
数据资产化的商业飞轮:使用权 > 所有权
传统“数据确权”把重点放在“这是谁的”。
Sahara 走得更远,把一份数据标为 可追踪、可复用、可持续收益的资产。想像一下:
- 上传一份 20 GB 的人脸检测 dataset;
- 经匿名化处理后成为 100 个新模型的训练基底;
- 每被调用一次,收益自动回流——哪怕半年后还有新开发者使用,你仍分红。
这套逻辑让企业从“一次性采买数据”变为“持续投资链上数据资产”。
从补贴到正循环:“真实使用”是唯一货币
在 Sahara 的经济体系里,可受益对象覆盖了整条 AI 供应链:
- 数据贡献者:完成标注、验证,立刻获得奖励;
- 开发者:发布模型/Agent 收取 API License + 进阶分成;
- 算力提供者:利用备用 GPU 质押获得 SAHARA,再按提交次数分润;
- 普通用户:体验 Agent、提交反馈,也能积累 “交互分值”。
关键是要义在于:每一次真实调用自然触发现金流,每段现金流额外反哺平台。交易平台币价潮起潮落,但这些真实使用的轨迹构成了最硬的“链上价值背书”。
FAQ:读者最常问的 6 个困惑
Q1:$SAHARA 会不会被早期巨鲸砸盘?
A:团队及投资人 token 设有 18—36 个月逐步解锁曲线;大型基金会预留部分专门用于“开发者空投池”,面向持续贡献者线性释放,降低抛压。
Q2:个人小白完全没有技术背景,也能在 Sahara 获益吗?
A:当然可以。官方会在 7 月推出0 基础 5 分钟上手指南,步骤仅有三步:上传手机相册 to DSP → 勾选隐私模板 → 系统生成 License NFT。
Q3:与其他也在做“数据确权”的项目相比,核心竞争力差异在哪?
A:别人的终点是把 ID 写在链上说“属于我”;我们的起点是“让他源源不断地为我工作、为我赚钱”。持续变现比一次性确权更重要。
Q4:TEE + ZK 听起来很重,不会拖慢链性能吗?
A:我们在 Layer1 内部放了两条分片,一条存放核心资产元数据,另一条做计算与隐私验证;再引入短周期批处理机制,把调用延迟控制在 200 ms 级别。
Q5:主网上线后,能否把 Sahara 的模型搬到其他链上跑?
A:会开放跨链桥 + Solidity 版本合约,让其他链通过桥单向调用 Sahara 资产;调用费用仍使用 $SAHARA,所有分润逻辑继续落在主网。
Q6:Binance、Upbit 上线后会不会为了交易所流量排挤社区开发者?
A:上线前我们已与头部交易所达成 开发者优先上架 的反向协议:凡经官方审核的 Agent/Marketplace 作品均享受交易所高频入口曝光,确保“社区先涨、交易所后受益”。
写在最后:AI Layer1 没有前方对标,只有远方蓝图
Tyler 用三句话收尾:
“以太坊让 DeFi 赛博空间里自由流通,而 Sahara AI 要做 AI 赛博空间的底层管网;
Tesla 拆了内燃机枷锁,把方向盘交给了电与算法,我们也在拆了 AI 大工业垄断,把价值分给每一位贡献者;
欢迎来到下一幕,当 AI 成为你口袋里的数字生命时,最先跑通的去中心化链路,将决定整个世纪的经济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