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 如何颠覆商业银行?摩根大通资深交易员的深度预言

·

关键词:去中心化金融商业银行变革DeFi 生态CBDC(央行数字货币)代币化资产数字钱包

在传统银行仍掌控资金和流量的时代,很难想象有朝一日会“消失”。然而,曾是摩根大通明星交易员的 Daniel Masters 斩钉截铁地断言:未来商业银行将被 DeFi 全面取代。下文用客观数据和案例,拆解他从大宗商品转战加密宇宙的全过程,并逐步推演传统金融被“创可贴式创新”拆掉的路线图。


“那一刻,我看比特币像 1999 年看油价 10 美元”

在长达 25 年的大宗商品交易生涯里,Masters 见证了油价从 10 美元站上 100 美元的史诗级牛市。2012 年,他发现商品价格再也冲不动、波动骤降,量化宽松给风险资产撑起了“安全气垫”,交易员的肾上腺素无处可去。

极具冲击力的转折点是一次在 CNBC 偶然的浏览—比特币 K 线。

“那张图表的刺激感,就像医生看到刺眼的异状核磁共振。”

波动活的像期货,却无交割地点、无库存报告、几乎 7×24 运转—这是他熟悉却未曾谋面的新大陆。
于是,他自掏 1 万美元,通过中国农业银行汇款到 Mt.Gox;还把自己关在小黑屋两天,挖出人生第一个区块。带着传统交易员的直觉,他意识到:“比特币是第一次让互联网拥有了不可复制性。”


为什么必须先做“最守规矩”的加密基金

虽然灵光乍现,但 Masters 没急着发币圈“白皮书”。他花了整整 24 个月,先搭好合规 “四梁八柱”:

这意味着投资者只需承担价格波动风险,而不必担心“经理跑路”。这一步,为后续DeFi基金托管代币化资产托管提供了范式。


CoinShares 的三层业务版图

从 2014 年的一纸执照到今天的多链版图,CoinShares 已分为“三大缸”和“两条主航道”:

两条主航道收入

  1. CoinShares Capital Markets:2024 账簿交易量达 450 亿美元,专长为数字资产做市与流动性管理。
  2. XBT Provider:在瑞典纳斯达克挂牌,发行跟踪 BTC、ETH、LTC 及 XRP 的交易所交易票据(ETN)。

无论你把这叫“加密货币 ETF”还是“代币化债券”,代化资产已能在欧洲盘中实时交易,这是传统商业银行从未交付的体验。


CBDC 与 DeFi:央行直营的“高速公路”,商业银行只是收费站?

Masters 认为比比特币减半叙事更宏大的主题,是各国央行发行的CBDC。原因很简单:

截至目前,8 支央行货币已进入开发阶段:中国数字人民币、巴哈马 Sand Dollar 已先行上线。当 CBDC 成为公共接入层,商业银行赖以盈利的 存款—放贷—利差 公式就会被彻底抽空,留给 DeFi 的是“一个空荡的城堡”。


商业银行的 Netflix 时刻:为何 Compound、Uniswap 正悄悄接管借贷市场

眼下,传统金融机构与 DeFi 的竞争,已像 Netflix VS Blockbuster 的历史切面:

维度商业银行DeFi 平台
准入门槛线下开户、KYC、信用评分1 个数字钱包即可
运营时间工作日 9 : 00-17 : 007×24,全球实时清算
资产透明多层嵌套信托、对账黑箱链上持仓、实时审计
利差2%–5%供需决定,极端场景也曾出现负利率“倒挂”

Compound 仅用 18 个月,就托管超 10 亿美金等值资产;Uniswap 日均处理 20 亿美元现货交易……它们没有品牌总部,也没有“金融许可证”,却靠着开源协议不断吞噬原本属于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


FAQ:关于 DeFi 与商业银行未来的高频疑问

1. 如果哪个智能合约被攻破,用户的钱还能找回吗?
答:任何投资都有 smart-contract risk。顶级 DeFi 协议一周 7 天做三轮审计;多数通过链上保险池或实时保险协议(Nexus Mutual、InsurAce)赔付,而不是坐等商业银行一纸“不可抗力声明”。

2. CBDC 会让比特币失去价值?
答:不超发、无国界的比特币反而更像数字黄金。一旦主权数字货币上线,“抗审查”和“非主权”的稀缺叙事会更加宝贵。

3. 无银行时代,中小企业贷款怎么办?
答:链上信用评分、发票 NFT、应收账款代币将自动触发即时流动性。DeFi 借贷将由算法利率实时定价,解决“人为设定贷款配额”导致的延迟与寻租。

4. DeFi 收益年化动辄 10% 以上,可持续吗?
答:早期收益率是流动性激励的红利,未来会降至 1%–5% 区间,与真实资本成本趋同。而最终运行的,是零租金的、算法化银行跑道

5. 传统银行是否就此死绝?
答:会蜕变为“多重牌照服务提供方”——托管、法币出入金、KYC/KYT 监管通道。最像本就边缘化的“影视租赁连锁”,而非“金融皇帝”。


未来场景速写:所有资产都会被“地址化”

若把区块链想象成“电子地籍簿”,代币化资产的最终形态是:

到那时,获客不再是银行的强项,而是 拥有最大移动装机量+硬件钱包供应链 的任意玩家。👉 想知道如何用 10 分钟开通你的首个 DeFi 钱包?点击即刻体验。


写在最后:留给银行的“最后一张船票”

Masters 比喻,今天中心化金融就像 1990 年代的万能胶卷:成本高、不易拆分、需层层中介。而 DeFi 的算法与智能合约,则像数码影像的像素化扩展:“如果一切都能变成可组合的乐高颗粒,还会有人回胶片冲洗店吗?”

留给传统机构的眼下,更像上世纪末 Blockbuster 的最后一场挣扎:

“他们还在优化门店陈列、改进会员积分,却没意识到压在信箱里那张红色小信封(Netflix)已蓄势待发。”

👉 立即预约免费直播课,15 分钟拆解 DeFi 到底怎么赚钱,别再等“加密风口”吹完才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