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长期持有者重拾囤币模式:Glassnode深度解读与牛市走向

·

比特币在今年三月中旬创纪录地触及 73,000 美元后,经历了整整一个季度的高位震荡与回撤。如今,链上数据分析平台 Glassnode 最新周报指出:囤币行为正在回潮,现货 ETF 单周净流入超过 12 亿美元,长期持有者(LTH) 近半年来首次净增持。这是否标志着新一轮上涨窗口即将打开?下文用数据说话,拆解市场逻辑,并回答你最关心的六个疑问。


囤币浪潮再现:链上指标三件“硬证据”

1. LTH 重新净流入

Glassnode 追踪的 LTH 持仓变化 4 月末正式转正,这是自 2023 年 12 月以来首次。简单理解:此前 5 个月里,持有时间 ≥155 天的钱包整体在减持,如今却开始净买入。

2. ETF 资金单日均值 2.42 亿美元

若说链上数据是“慢动作”,那 ETF 资金流就是及时雨。

3. 交易所余额跌至五年新低

👉 想在行情启动前就锁定潜在爆发区?这里有一份沉浸式策略等你查阅


温和牛市新范式:涨幅更稳、周期更慢

投资者最直观的体感是:比特币的上涨「没以前那么疯狂」。

原因不只是宏观流动性谨慎,更在于大型机构资金压低了下杀波动率;“比特币成美股” 的说法虽夸张,却也形象。


机构暗流:只需 1 % 配置规模的万亿美元想象

除了散户与对冲基金,传统资管巨头也在循序渐进布局。

案列动作
BlackRock 战略收益机会基金Q1 买入 360 万美元 IBIT
BlackRock 战略全球债券基金Q1 买入 48.6 万美元 IBIT
仓位占比0.015 % / 0.095 %

若仅把 240 亿美元规模的固定收益基金仓位切到 1 %,就将再带来约 2.4 亿美元买盘——而这只是一家基金的潜在增量。Sygnia 首席经济学家估算,若 1 % 的全球公募基金资产转向 BTC,理论资金规模 接近 1.1 万亿美元。大胆假设才能小心求证,趋势已在路上。


5 月以来的新变量:宏观加码、减半余温、叙事升级

  1. 降息预期:联邦基金期货最新显示 9 月前至少降息一次的概率 79 %,高杠杆成本回落对高贝塔资产天然友好。
  2. 减半刚落地:矿工收入洗牌期结束,稳定抛压减弱。
  3. 叙事线拓宽:除了数字黄金,「比特币生态」「现货 ETF 纳入 401(k)」等话题开始影响估值框架。
  4. 稳定币加速:USDT 流通量 T+28 天破了 1300 亿大关,法币弹药随时待命。

👉 想提前测试不同的牛市路径?一次点击即可获取多维模型回测结果


常见问题 FAQ

Q1:长期持有者真的能决定价格吗?
A:链上逻辑看,LTH 底仓 >70 % 网络市值。他们的吸筹往往与价格弱势同步出现,在历史回溯中领先价格反转 3–6 周。持续净流入通常对应下一轮主升浪。

Q2:ETF 买入涨跌都会被放大吗?
A:分阶段。初期净流入 1 亿美元约可推动盘面 200–300 美元;当 ETF 总量达到一定规模后,边际效应递减。但大宗申购仍需实物交割,链上就会上演“吸筹→提币→减少流通”剧本。

Q3:机构仓位占比微乎其微,影响力夸大了?
A:“小占比”不等于“小波动”。2024 年 1 月 IBIT 日均交易额仅 2 亿美元,如今已突破 15 亿美元。成交量激增使价格弹性提前释放,也加速了 TradFi 资金持续流入的正反馈。

Q4:现在入场算不算晚?
A:关键在于你关注的时间维度。若横向对比动荡美股、低利率债券,比特币风险调整后夏普值仍为前列资产;若追求短周期高杠杆,需警惕 15–20 % 的技术回撤区间。

Q5:牛市温和,市场会进入长期横盘吗?
A:从周期长度推算,当前处于减半后的第 4~5 个月,通常对应 “中度拉升”+“结构修整”。历史规律看,主升浪仍在 6~8 个月内到来,但波动会相对收敛。

Q6:普通投资者如何跟踪可靠数据?
A:推荐三条信息管道:


小结:囤币、ETF、机构三箭齐发

长期持有者囤币每日巨额 ETF 买盘资管巨头微杠杆试仓 三者共振,比特币市场的底层安全垫正在加厚。短期仍需警惕美联储政策、华盛顿监管及矿工资金流的负面扰动,但中期趋势向上概率并未减弱。用一句圈内流行语结尾——“熊市盼利好,牛市怕踏空”。此刻,或许正是耐心者播种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