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恐惧与贪婪指数全解析:图解、含义、算法及实战用法

·

影響比特幣價格的不只是技術與資金,更是人性。恐懼貪婪這兩股力量在市場裡交替上演——而 Crypto Fear and Greed Index 正是在量化這兩種情緒。本文將用通俗易懂的中文,帶你走透透這一指標的來龍去脈。

指數實時圖表速覽

每天更新的指數共分四段:

指標區間情緒解讀
0–24極度恐慌
25–49恐慌
50–74貪婪
75–100極度貪婪

為什麼這張圖值得天天跟?因為歷史資料顯示,當比特幣恐懼與貪婪指數處於極端值時,行情往往迎來轉折。👉 現在就查看最新極端情況,看看你是否走在市場前面。

上圖以 2022 年底範例呈現,右側 80 附近對應了當時短線回調;但圖的核心價值在於模式(pattern),而非單點數字。

究竟什麼是「恐懼與貪婪指數」?

早在 2012 年,CNNMoney 就針對傳統股票市場提出 Fear & Greed Index;區塊鏈世界需要的其實是同一套邏輯:拋售代表恐懼,追高代表貪婪。Alternate.me 把這套框架搬到加密市場,變成 Crypto Fear and Greed Index,其目的只有一句話:用可量化的數字告訴你「現在市場有多不理性」。

别忘了,当市场情绪极度极端时 ⇨ 👉 点击查看隐藏的做空或抄底机会。

指數如何計算?拆解六大成分

下表閱讀後,你就能自己推算「今天大盤情緒值多少」:

  1. 價格波動 (25%)
    把近 30 日與 90 日最大跌幅與波動率拿出來比對。波動越大,指數越朝「恐懼」端走。
  2. 成交量 & 動能 (25%)
    突然放量飆漲並不一定是好事。若量價增長遠超歷史均值,指數會視其為「過熱貪婪信號」。
  3. 社交媒體情緒 (15%)
    監測 Twitter、Reddit 貼文量與正面/負面詞頻。發帖數暴增且情緒正向等同貪婪值拉升。
  4. 市場調查 (15%)
    每周 2,000–3,000 份問卷。目前因樣本代表性被暫停,但機制仍在,有機會重啟。
  5. 比特幣主導率 (10%)
    BTC 市占上升 → 投資人逃向「最安全」資產 → 恐懼升級;反之,資金散向小幣則顯示貪婪。
  6. Google 搜尋熱度 (10%)
    關鍵詞如「比特幣崩盤」「如何買山寨幣」搜尋量飆升,會讓「恐慌」或「貪婪」得分顯著增加。
小結:六項指標加權後得出「0–100」數字,任何散戶都能透過公開 API 實時獲取讀數,不需要複雜技術背景。

解讀指數的三個實戰情景

情景一:指數跌破 20(極度恐慌)

情景二:指數 45–55(中性)

情景三:指數 > 80(極度貪婪)

常見問題 FAQ

Q 1:我能把 Crypto Fear and Greed Index 當「唯一抄底指標」嗎?
→ 不建議。該指數是情緒參考,務必疊加技術分析(如支撐/阻力)與宏觀流動性指標。

Q 2:指數多久更新一次?
→ 台北時間每日 00:00 更新(UTC+8),除非數據源短暫延遲。

Q 3:指數是否涵蓋以太坊、Solana 等別的主鏈?
→ 目前仍聚焦比特幣,官方表示未來可能整合 ETH、BNB 等主流加密貨幣,擴大成「綜合情緒指數」。

Q 4:指數能預測暴跌或暴漲的「具體時點」嗎?
→ 不行,它告訴你「什麼時候容易反轉」,而非「反轉哪一分鐘出現」。

Q 5:極端值出現後,多久會真正反轉?
→ 歷史統計大約 3–10 日內行情逆轉概率>70%,但資金管理永遠排在時點猜測之前。

Q 6:如何取得歷史數據做回測?
→ 透過 GitHub 開源腳本或官方 CSV 下載,配合 Python Pandas 即可快速跑策略。

結論:理性與情緒的平衡藝術

Crypto Fear and Greed Index 的魅力在於用「量化數據」把「人性」顯性化。新手把它當警示燈,老手把它納入多元策略的一環。謹記:沒有任何單一指標能讓你百戰百勝,資產配置與風險管理才是穿越牛熊的終極武器。祝你在下一次指數極端值出現時,能比市場多一分冷靜,多一份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