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巨鳄布局加密交易:Virtu Financial招兵买马,究竟是机会还是信心难题?

·

2025年盛夏,一条简短的招聘启事让沉寂已久的加密市场再次沸腾——美国顶级做市商 Virtu Financial 在LinkedIn发布“周末加密货币交易员”职位。看似寻常的人事动态,背后却隐藏着华尔街传统力量对加密世界的复杂态度:市场机会肉眼可见,但对现有服务商仍心存疑虑。本篇深度解析Virtu的最新动向、战略布局及对整个加密生态的潜在影响。


Virtu连环动作:从“合作”到“招人”步步为营

  1. 与Citadel证券牵手,携手红杉资本、Paradigm

    早在两个月前,Virtu即宣布联合Citadel Securities,并引入红杉资本、加密原生基金Paradigm,启动加密货币市场结构升级计划。四方成立的开发小组瞄准三大痛点:

    • 流动性碎片化:主流交易所价差过大,机构难以大规模进出。
    • 托管与风控短板:传统券商风控系统尚未完全兼容链上资产。
    • 合规审计缺口:缺乏统一透明的审计标准,阻碍养老金、险资长线配置。
  2. “周末交易员”职位暴露市场差异

    与7×24小时的加密市场不同,传统股票交易时段仅限工作日。此次招聘强调“非典型排班”与“可信执行”,折射Virtu已意识到:

    • 加密货币交易需全天候做市,人力成本高于传统股票。
    • 周末及深夜波动剧烈,必须配备资深交易员与算法工程师实时值守,避免闪崩。

CEO的真心话:为什么“看不起”现有加密服务商?

在Piper Sandler年度交易大会现场,Virtu首席执行官Douglas Cifu直言:

“我们看见巨大的做市机会,但对这个行业的现有公司几乎无信心。与Citadel的合作,正是想从零重塑市场规则。”

这番表态意味深长,背后有三重潜台词:

  1. 规模与风控双硬伤
    头部加密交易所日均交易量虽逼近纽交所,但撮合深度、风控模型、保险储备距传统交易所仍有差距。Virtu认为,若把高频做市策略直接移植,将暴露于“猝死”级风险。
  2. 受监管真空困扰
    美SEC对现货ETF一再推迟,令Virtu对行业合规路径疑虑重重。相比期货ETF已获批,现货工具仍缺明晰法律框架,做市商无法标准化对冲。
  3. 做市算法落后两级
    传统市场微秒级撮合已成常态,而链上交易仍受限于Gas拍卖与矿工可提取价值(MEV),价格延迟远超主流交易所T+0级别。

👉 探索顶级机构的“做市机会清单”到底暗藏什么门道?


不止做市:Virtu的多元加密布局地图

场景参与方Virtu角色阶段进展
GBTC转型现货ETFGrayscale授权参与者AP因SEC否决暂止
加密整体市场结构升级Citadel + 红杉 + Paradigm做市技术输出开发中
周末流动性提供新晋交易员招聘ing

此外,据接近Virtu的投行人士透露,公司已在特拉华州注册一家名为“Virtu Digital Markets LLC”的子公司,专注为机构客户定制加密货币OTC大单服务。招聘广告中的“编程能力加分项”即暗示该单元需要量化程序员,大概率与链上智能路由、长尾资产做市有关。


连锁示范效应:传统金控集体“抢滩”

Virtu并非孤例。近半年,华尔街巨头陆续出手:

对比之下,Virtu的打法更垂直:专注高频做市+深度流动性+固收衍生品三位一体,试图用传统证券市场的“压舱石”经验,打磨一块完善的加密业务拼图。


FAQ:关于Virtu入场的五个必问必答

1. Virtu为何偏要亲自招人,而不外包给现有加密交易所?
大规模机构资金无法放心把风险敞口交予受监管较弱的平台。自营团队能复用Virtu二十年积累的风控代码与合规流程,降低对手方风险。

2. 周末交易员必须具备哪些核心技能?

3. Virtu入场的直接受益代币/赛道?
受益优先顺序:现货BTC/ETH(最合规标的)→ 以它们为抵押的主流稳定币交易对高流动性公链(可降低链上结算风险)。小众NFT、Meme币短期不在范围。

4. 如果SEC再次推迟现货ETF,Virtu计划会搁浅吗?
公司疑似采取“两条腿走路”——一边等待ETF审批,一边拓展合规OTC暗池,先服务对冲基金、家族办公室,首批交易量目标10亿美元/月。

5. 个人投资者如何捕捉这波流动性红利?
可关注三大指标:


写在最后:信心难题终要靠时间与制度解决

Virtu Financial的招聘动作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2025年华尔街的真实心态:

用Douglas Cifu的话说:“这不是一次赶时髦的投机,而是一场制度建设马拉松。”
当技术迭代、法规成熟、交易员水准追上传统金融的那一天,华尔街与加密货币终将不再是彼此的“外部人”,而是同一条流动性大河上的左右岸。